从保卫祖国到建设祖国、以真实人物为原型
解密《长津湖》《火红年华》共同的DNA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9月25日,原创工业史诗题材电视剧《火红年华》登陆CCTV-1,“好人好马上三线”的三线精神鼓舞人心。9月30日,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上映并引发观影热潮,打破多项中国影史纪录。
两部主旋律作品收获众多喜爱绝非偶然,皆因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再现过往的艰苦与不易。从《长津湖》中的保卫祖国到《火红年华》中的建设祖国,无数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其根源,是对于祖国深深的热爱。而随着这两部作品的持续热播和热映,这份爱国之情还延伸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鼓励当下青年持续奋斗。
以真实人物为原型
展现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
近日,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引发观影热潮。《长津湖》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影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足了功夫,使这部战争片看起来有血有肉。另一边,《火红年华》同样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展现不怕困难的三线建设者形象。
编剧兰晓龙用5年时间写完了13万字的《长津湖》最初剧本。他曾创作过《我的团长我的团》《士兵突击》《生死线》等经典军旅影视作品,很多网友将其视为军旅作品的质量保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影片创造了以伍千里、伍万里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这个基础上,再放进宏大背景和历史人物,如抗美援朝第一个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冰雕连英雄群像等,最终构成了艺术形象和历史人物的虚实结合。
《火红年华》编剧格非透露,剧中大多数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他从2011年开始动笔到2014年完成第五稿,在这期间,阅读了差不多2000万字的相关资料,面对面采访了600多人,采访笔记累计120万字。在采访中,逐渐立体地浮现出夏方舟、秦晓丹、乔佳丽、陈国民、季成钢等角色。
对于鲜活人物的重要性,陈凯歌在受访时曾这样说:“战争电影倘若不能塑造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很难成功的。因为在不知道为何而战、与谁作战的情况下,创作者和观众都是没有情感寄托的。如果没有鲜活的人物,战争场面拍得再多,观众可能都不太在意。只有当观众觉得电影中的人物值得追随,战争电影才有了意义。”
调动上千人员、寻找大型机械设备
主创克服重重困难贴近真实
在拍摄中面对重重困难,却又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并高质量地完成拍摄,是《长津湖》与《火红年华》的又一共同点。
提及《长津湖》拍摄的艰难,于冬以“千难万难、千险万险”来形容。影片开始拍摄时,处在疫情刚刚稳定的阶段,大家对电影市场免不了有些担心。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介绍说,“我们每一个镜头、每一场戏都是要砸钱的,因为这场战役的每一场戏,几乎都需要调动千人以上的拍摄团队及群众演员。举个例子——坦克,我们造的坦克道具是能跑起来的,坦克在拍‘仁川登陆’时是全新的,但后面要砸烂,一个协调不好,拍摄顺序一错,坦克就没了。”
对于《火红年华》导演王文杰来说,如何展现出“三线建设”时的大场景,是在拍摄中最难的问题。电视剧刚开始时,陈国民与夏方舟关于技术问题交流时出场的吊车,也来之不易,“那个年代的一些大型基建设施设备,现在不太能够找到了。”据悉,剧组为了最大程度真实还原当时场景,从全国各地去寻找六七十年代的大型设备,连影视城存留的,也都找来租来用。最终,才有大家看到的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编辑:刘星辰】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安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