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活动 > 正文

守护生物多样性青年在行动

   时间:2021-10-13 14:39:58

  “很幸运,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青年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有了更多的选择,既可以进高校做科研,也可以像我一样以适合自己的方式从事公益事业。”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幕。90后自然保护工作者初雯雯在青年代表发言环节分享了她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河狸的故事。

  初雯雯的家乡新疆阿勒泰是中国仅有的河狸分布区,这些小家伙能通过修建河狸坝改变水位、聚集鱼群、吸引鸟类筑巢,继而引来小型兽类和昆虫,进而提升当地生物多样性水平。为了保护河狸,初雯雯发起了为河狸种植灌木柳的公益项目“河狸食堂”。在过去4年里,有超过一百万名90后青年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自然保护公益活动,种下了41万棵灌木柳树苗,发展了190户牧民成为自然保护巡护员。在他们的帮助下,4年来,蒙新河狸由162窝提升到190窝,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希望与同龄人携手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挑战的,还有来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包堉含。他在大会现场注意到,多位国际代表对新兴技术可能给公约目标带来何种影响表达了关切。“预计这将会成为此次会议讨论的焦点。”作为出席本次大会开幕式的青年代表,包堉含表示,自己将与相关领域的青年人一道,探讨如何通过负责任的科技创新保护生物多样性。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的青年教师陈远书也来到了会场。在校园里,她从事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普宣教工作,通过组织科普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通过自然笔记、自然观察等去认识身边的生物多样性。在她看来,青年要尽早养成交叉性和系统性思维,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知识带到专业学习和工作当中。

  这次大会上,陈远书承担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成果展的讲解工作,她致力于把云南“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独特魅力介绍给更多人。“青年人对网络媒介更加熟悉,理应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自觉传播者,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事业。”陈远书说。

  2017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李雨晗加入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来到海拔3800多米的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克服了高反、缺水、缺电的困难,成为昂赛工作站的第一任站长。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生活着雪豹、棕熊、猞猁、藏狐等野生动物。在这里,她和同事们开展人兽冲突保险试点,降低牧民们因为野生动物吃了家畜而遭受的损失,成为人与自然的“调解员”。

  今年,李雨晗来到上海,野生动物和城市如何共存成了她的新课题。“上海生活着一种名为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它们在城市里不断扩散和繁衍,导致不少市民产生恐慌情绪。实际上,貉攻击人的概率非常低,解决野生动物进城最好的办法不是驱赶,而是做好自然栖息地的恢复工作。”

  谈及为什么要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李雨晗笑着说:“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为了当代人的生存环境,更是在保护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作为青年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行动起来呢?”

  正是这些在野外一线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年轻面孔,托起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明天与希望!

  (本报昆明10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周梦爽 徐谭) 【编辑:田博群】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安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