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要闻 > 正文

【世界速看料】专家共话心血管疾病治疗新趋势:人工智能辅助疾病早筛早诊

来源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时间:2023-06-09 00:45:48

6月4日,第十四届国际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高峰论坛(CTSC 14th)在北京落幕。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建平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唐熠达教授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与我们分享了我国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与新趋势。

李建平教授:主动血脂检测,助力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早诊早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般情况下,胆固醇在血液中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在初期未引发体征时,大多数人无法感知,等到发生心梗、脑卒中等时去检测才发现数值明显异常的升高,这就失去了疾病治疗的先机。”李建平教授强调。他指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脂区别于普通高胆固醇血症,其指数升高可达到正常胆固醇数值的三到四倍,所以主动血脂检测是尽早发现异常的关键。他建议,2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两年做一次胆固醇检测。此外,几岁十几岁就被诊断为心梗的人群以及出现如下体征:眼睑内侧有突出皮肤表面的淡黄色斑、在关节、肌腱部位、跟腱部位长出突出于皮肤表面的扁平状凸起的人群需要重点筛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建平教授

由于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不能被治愈,降脂药物或联合降脂药物等的终身服用,是避免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必经之路。此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于控制胆固醇水平也至关重要,多运动、在饮食上尽可能少摄入高胆固醇含量、高热量的饮食是药物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唐熠达教授:保护心血管并非一定使用药物,管住嘴迈开腿很关键

唐熠达教授指出,任何危险因素都不存在的心脏病类型目前来看较为罕见,心脏类疾病有很多不同代谢紊乱因素,尤其以冠心病为代表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基础学说就是胆固醇学说,但与之相关联的肾脏指标、尿酸指标以及三高指标都有一定关联。他强调,尤其现代人群,饮食不规律、睡眠质量不高等都有可能激活体内的各种慢性炎症,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唐熠达教授

此外唐熠达教授指出,对于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后导致的二次患病,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将增加3-4倍。所以对于有过心血管病史、家族史、基础性疾病(三高)、超重等情况的人群,定期关注相关指标是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最好的办法。抽血化验血脂、颈动脉看超声是两个关键指标,颈动脉超声有没有斑块,有没有增厚?血脂增高同时是否伴有斑块形成?有的话需要早期治疗,没有的话也不能掉以轻心,虽然控制疾病风险不一定非要服用药物,但是“管住嘴迈开腿”是不变的法则。

马长生教授:AI辅助疾病诊治,有望大幅提升心血管疾病管理质量效率

在两位专家的采访中,均提及了早期筛查对于心血管疾病早诊早治、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必要性。对此,马长生教授指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心脑血管领域的应用已逐步走向成熟,目前AI对于疾病的基础性诊断、患者信息的收集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与早诊早治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

“就心血管疾病诊治中最常见的心电图来说,人工智能有自己的分析逻辑体系,同时也有深度学习机制,在影像及病人管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基于对患者数据全方面的收集、分析与储存,AI对患者的了解更为全面,同时它还可以同时跟进多个病患,对于心血管疾病管理质量效率大有裨益。”马长生教授指出,同时他表示,未来十年90%医生的工作可以被机器替代,一方面大量充实医生队伍,覆盖基层医院,另一方面有望大幅提升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效率及患者管理质量效率,造福更多患者。

责编:刘颖琪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安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